朱标没应他爹的话,因为依照他目前的经历,很难跟他爹感同身受的。

    或者说朱元璋给他的儿子们诉说自己曾经的苦难,他的那些儿女们也很难有代入感的。

    他们生下来不说是锦衣玉食,就算朱元璋日常节俭,可真细究下去,不仅朱元璋吃食不错,儿女的更是错不了。

    忆苦思甜这种事,不过是偶尔为之。

    朱元璋也没有说过什么朕的四季常服不过是八套之类的虚伪说辞。

    在穿的这方面,不怎么追求华丽,甚至是衣服穿破了还要缝一缝。

    朱元璋是嗜俭的。

    历代政治家节俭,往往是道学面孔的一部分,公开示人以俭,公众视线之外,其实颇为侈费。

    朱元璋不是这样,他的节俭,不是为“垂范天下”做做样子,是穷惯了,是“积习难改”。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词臣奉撰《皇陵碑记》,朱元璋阅后很不满意,称皆儒臣粉饰之文。

    他揽镜自观,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觉得以这种粉饰之文垂后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决心亲自提笔,特述艰难,如实记述自己的出身、家境和遭遇。

    俾世代见之。

    这就是洪武十一年的《御制皇陵碑》。

    朱元璋不玩、不溺,夙兴视朝,日高始退,至午复出,迨暮而回。

    白天所决事务,退朝后还要默坐审思,如感觉有不当者,虽中夜而不寐,必筹虑停当方肯就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要说此人的为人,几无一点闲情逸致,过去是苦孩子,当了皇帝也是个苦皇帝。

    对于王布犁他们经常颇为得意的教育,说宫里的那些位置本来是要做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但是被他给拒了,别浪费那些钱财,直接在这里种菜,自是够宫中用度了。

    许多人都跟着他一样是穷苦人,但是腐化的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