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都是担心再窜出一只猛虎,三个人就着月色,匆匆下山而去。

    天黑路窄,又有女眷随行,便是心里着急害怕,下得山来也是天光大亮。

    武松在山脚溪边洗了身上血污,又寻了人家买了些许吃食,一路朝着梁山走去。

    没到半天,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来了一队马队,武松引着哥哥、金莲站到路边,侧过身子让路。

    猛不丁一瞥,却是让他见个相识,忍不住喊出名字。

    那马队打头的年轻道人,不正是兄弟李助?

    骑在马上的李助闻人唤他,扭头来望,一见自是欣喜不已。

    在柴进庄上,两人多有切磋,李助甚是敬佩武松刀法,如今不期道左相逢,自是滚鞍下马,上前见礼。

    询问得知武松回乡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李助自是怒不可遏。

    他得王伦哥哥托付,带着崔埜、文仲容两个兄弟先行回归本寨。

    打包行囊,千余喽啰,众多家眷,五七百匹马儿,又有辎重粮草若干,浩浩荡荡作个大队前往梁山。

    眼见离着梁山近了,李助三人商议定了,由李助带着崔埜并二三十个儿郎先行回禀山寨。

    也好叫梁山有所准备,毕竟一下子这么多人还得仔细安置。

    文仲容性格沉稳,自是留守大队。

    且说李助大怒,便要拨转马头,去往后方领了马军去给武松哥哥报仇。

    武松见状赶忙拦了下来,罪魁祸首已经吃他一人一刀戳死,为着一帮赃官污吏,犯不着大动干戈。

    李助这才作罢,忙又给武松、崔埜互相介绍。

    两个好汉自是见礼客套,武松知道这人是王伦哥哥新收的头领,自是一番敬重。

    只他武松此时江湖名声不显,崔埜自是不好虚夸作态,虽是热情多少有几分寻常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