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

      金陵开往沪上的蓝钢特快专列二等车厢中,带着假胡子和眼镜的左重背靠座位手拿报纸。

      这是一份9号的《申报》,头版头条上不是新闻、也不是文章,而是一副巨大的简笔漫画。

      内容是一个扛着枪的日本士兵向佩带指挥刀的长官敬礼,口中询问:“我甚么时候失踪?”

      区区几字讽刺意味十足,甚为辛辣,揭露了庐沟桥事件里人员失踪只是日军的鬼蜮伎俩。

      “呵呵,有点意思。”

      左重看完不禁露出了微笑,这些民国文人确实有两把刷子,怪不得光头曾经被气得破防。

      随手翻到第二页,整篇都是一个奉命前往北平调查庐沟桥和宛平冲突的记者所写的游记。

      对方乘火车从沪上到达津门东站,竟然看到有日本军人在车站站岗,这在以前没发生过。

      按照前朝与日本签订的辛丑条约,日本仅有北平至山海关一线的驻兵权,并不包括津门。

      日本人这么做显然是在抢运由海路运来的军需物资,为全面侵略华北、乃至民国做准备。

      这是个新情况,民国的记者太敬业了,前天开战,昨天就跑到了战场,速度比特务都快。

      一处为什么不招这些人呢,

      总比现在那帮废物强。

      看来特务处以后要多注意公开情报的搜集,既省钱又便捷,上街买张几毛钱的报纸就行。

      左重用指甲在津门二字上划了一道浅浅的痕迹,决定让古琦跟进这件事,接着往下看去。

      记者到了北平后,看到市内的交通要道堆满了沙袋,全副武装的军人和警察在路口戒备。

      适逢暑假,留在学校的教职员工,组织抗日后援会和慰劳团举行募捐以及救护训练活动。